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是变了,有话好好说,别着急唱

吴主任 吴主任 2021-07-06


高考的目的,是在于选拨智商和自律性高和强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重点培养,而且是国家大力补贴地去培养。人家高考选拨的标准中,可是没有父母有钱,而且愿意为小孩的教育出钱这一条的。所以,你去参加外面的K12培训,训练解题技巧,这其实就是属于与喝兴奋剂类似性质的作弊行为了。


不要说培训机构的产权是私人的,上面没权管。培训机构教的是高考的内容,而高考是由上面制定的,上面有权维护高考希望达到的目的。


对于中产来说,是不公平,但你也不看看,中国8成低收入群体,他们如果要拼出钱,是拼不过中产,但是,上面并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什么才叫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呢。重点词:最广大。


小中产,是有点钱,但仅仅只是才有点钱,其他什么都没有,所以才哇哇叫。


以上内容是上篇文章的一个留言,来自十几年前“同一战壕”的网友刚仔老师。


在我看来这是有价值的反驳意见。起码比这种“时代变了,不再是别人做不成的,中国肯定做不成,而是别人做不成的,只能让中国来做。”正常太多了。引号里的内容已经没有任何智力活动痕迹了,只是一味地赞美和歌颂。不管你说什么,对方上来就一曲忠诚的赞歌,场面就比较尴尬,就是牛逼牛逼牛逼!这……还如何探讨?伤感,最后遗留的那一丝丝尊敬荡然无存了。


同为情感鸡汤界的翘楚,此刻我感觉到自己身负重任,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斗胆显摆修炼十二年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了。


需要明确一点,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实然的部分不必讨论,实际如此,当下现状。但凡有必要说点什么,就是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只是抛出一个结论还不如唱赞歌,毕竟歌颂是带感情的,晓之以理从来都不如动之以情。


先从几个例子来展开阐述。比如某个国家的某个地方,因为医疗市场的管制,导致的供给严重不足。正常情况下,面对旺盛的需求,资本一定会进入。但是管制是最大的门槛,通常以特许经营牌照的形式出现。一般的资本也就歇菜了,毕竟它不像完全开放的市场,比如开个淘宝店,注册即可。这时就有身段比较灵活的人,通过一些灰色手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贿赂拿到资格,开了几家医院。挣得盆满钵满。


你若是愿意,可以把医疗换成其他被管制的行业。过去有句刺耳的话“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就是这么来的。但这个过程所呈现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凭什么有些人可以开医院,有些人不行?正如几十年前,凭什么有的人可以开出租车有的人不行?然而这种“润滑剂”的副作用是,一旦斩获特许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自然有恃无恐,牌照就是最大的护城河。各种“坑蒙拐骗”的医疗事故自然层出不穷,出租车拒载一点不新鲜,服务态度差你又能如何?最有意思的是,这种明明是管制造成的恶果最终都会让“市场化”承担罪名。


再来两个例子,在过去最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下,有些人为了多生几个孩子干脆认罚。换句话说,只要掏得起钱,可以多生。同样的,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不公平”,凭什么有钱可以为所欲为?矛头的指向又错了。很显然当年大家都是受害者。这不二胎三胎政策相继出炉了,而且很明显都在鼓励生育了。


现在回到开头几段刚仔的观点了。就是高考规则要公平,那就大家都别补课,否则就是作弊,有失公平。听起来是有道理的,但完全经不起推敲。因为但凡逻辑一致,要求绝对的公平,还要“消灭”的现象还有非常之多。


今天的高考各地的招生比例是一致的吗?山东的考生和北京、天津的考生面临的是公平对决吗?不是。再说同一个城市的师资力量,家长们都拼了命想让孩子进更好的学校,想必不是学校的建筑宏伟,而是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差距非常之大,这方面怎么来抹平差距?是不是全中国的小学到中学每个学校都彻彻底底地合理再分配师资力量呢?否则是绝对的不公平。第三,校外辅导教材的存在。我们基于现实考虑,既然是为了照顾八成的普通偏贫困家庭,培训机构不给办,辅导教材是不是要全部下架?因为有没有参考资料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家庭是买不起的。最后,父母的差异。有些家长不仅有时间也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而有些父母光养家就耗费了所有精力。那么这部分的差异打算如何抹平?


想象一下以上这些要全部抹平,那就不只是教育了,整个走向就非常恐怖了。


还有更多细节就不展开了,高考作为一项人才选拔制度,与其说“比较公平”不如说是一种带有历史印记的惯性,它的特点是简单、粗暴、高效。目前的教育改革出发点应该也是意识到问题,然而手段是不是合适的就是另一个问题。


其实政策的意图也比较明显,就是人人都上大学又能如何,总有人去工厂,总有人送快递、送外卖。社会工作岗位不会因为人人都变成大学生就立即发生变化。


如果,我是说如果,在人才选拔制度上进行改革,比如让各个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限,每个学校自己制定一些考试时间,每年都有好几次,更加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国家在考虑整体就业问题,非要做点什么,可以树立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典型案例,各种职业技能的专职培训机构与各企业联合办学,解决了就业上的后顾之忧。


在既有的游戏规则上做些尝试,才可能突破如今的群体焦虑。因为只要高考还在,就不要指望家长们会转变强悍的观念。


这种强悍的必须考上名校的观念是不是对的,即必然就能带来更好的未来。我们先放一边,但只要这股观念在,也就是强烈的需求无法磨灭,原本有台手机就可以以很低廉的价格享受线上名师辅导,几乎是普惠的。如今恐怕只有真正掏得起钱的家庭才可能请私教上门辅导。这部分绝对是摁不住的。最终只会加剧不公平。


另一个看不见的伤害是广大的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带来的就业。网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哭诉了。



如上所述,每个地区的招生比例不同,孩子就读学校的师资差异巨大,怎么能算公平竞争呢?要说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摇号最公平。


从国家的角度看这件事,人总是可以合理化一切教育政策,甚至像某些人一样忍不住反复唱赞歌。从真实的供需关系、真实的游戏规则出发,更多的自主权、资本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普惠才可能在既有的规则下尽可能接近公平,并有利于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普通偏贫困家庭。比如本来没机会上好学校,教师总体水平偏弱,无论线上线下培训多少可以弥补这种地域造成的先天不足。而自上而下的规划只是看起来理想,最终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时代是变了,人口政策都变了,教育肯定也得变,但怎么变,是值得探讨的。教育这么大的事,相信有关部门也愿意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有话好好说,别着急歌颂啊。别急别急,赞美席上位置有得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